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睡前刷手机:蓝光仅需 2 小时即可重塑大学生睡眠节律——一项随机交叉试验
时间:2025-08-26 16:55:34
背景
全球 90% 以上的大学生睡前使用手机,导致入睡困难、次日嗜睡及学业表现下降。蓝光(460–480 nm)通过抑制褪黑素分泌、延迟昼夜相位被认为是关键机制,但缺乏严格控制的剂量-效应数据。
目的
定量评估睡前 2 h 手机蓝光暴露对睡眠结构、主观睡眠质量及唾液褪黑素的影响。
方法
设计:单盲、随机、两阶段交叉试验(7 d 洗脱)。
受试者:30 名健康右利手大学生(18–24 岁),无睡眠障碍及褪黑素用药史。
干预顺序:
A 蓝光滤过(硬件贴膜 + 软件夜间模式,实测 <20 lx,蓝光 <5 μW/cm²)
B 无滤过(正常屏幕,约 150 lx,蓝光 45 μW/cm²)
随机序列由计算机生成,受试者与评估者均不知晓分配顺序。
流程:每阶段均在固定睡眠实验室连续 2 晚。第 1 晚适应,第 2 晚记录数据:
22:00–24:00 自由使用手机并暴露相应光条件;
24:00 熄灯睡眠;
多导睡眠图(PSG)整晚记录;
唾液褪黑素 21:00–01:00 每 30 min 采集,ELISA 检测。
主要终点:PSG 入睡潜伏期(SOL);
次要终点:REM 睡眠占比、PSQI(阶段末晨起自评)、褪黑素峰值相位与幅度。
统计:配对 t 检验及 cosinor 节律分析,α=0.05。
结果
所有受试者完成试验,无不良反应。
睡眠结构:
无滤过组 SOL 延长至 42 ± 8 min(蓝光滤过组 20 ± 6 min,p<0.001);
REM% 由 22.4 ± 3.1% 降至 18.3 ± 2.8%(p=0.003)。
主观睡眠:无滤过组 PSQI 评分升高 1.6 分(p=0.01)。
褪黑素:
峰值时间延迟 40 min(23:10 vs 22:30,p<0.001),峰值浓度下降 34%(27 ± 5 vs 41 ± 7 pg/mL,p<0.001)。
讨论
本研究首次在真实使用场景下证实,仅 2 h 的手机蓝光暴露即可显著延迟褪黑素峰值、延长入睡潜伏期并压缩 REM 睡眠,效应量与既往 6.5 h 电脑暴露研究相近,提示手机距离眼部更近,光剂量更高。
临床意义:
1. 入睡潜伏期延长 22 min 相当于慢性睡眠限制 1.5 h/周的累积效应;
2. REM 减少 4% 与记忆巩固受损相关,可能解释学业表现下降。
干预策略:硬件贴膜 + 软件夜间模式可削减 90% 以上蓝光,但需用户主动开启;系统级默认蓝光削减或教室照明标准(<30 μW/cm² 夜间)更具推广价值。
局限性:样本量小、仅观察 1 晚、未纳入长期健康结局。
结论
睡前 2 h 的手机蓝光暴露即可显著扰乱大学生褪黑素节律与睡眠结构。推广系统级蓝光削减及优化夜间照明标准,有望改善高校人群睡眠质量与认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