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粉色小药水,你用对了吗?

时间:2025-08-18 11:41:16

在家庭药箱中,炉甘石洗剂因其粉色悬浮液的外观常被称为"粉色小药水"。这种价格亲民的外用制剂确实能缓解多种皮肤问题引发的瘙痒,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并非适用于所有皮肤状况的"万能止痒水"。

皮肤屏障破损时的危险禁区

当皮肤出现擦伤、割伤等开放性伤口时,那层粉色的悬浮液会像砂纸摩擦伤口般带来二次伤害。炉甘石中的氧化锌颗粒可能嵌入创面,不仅延缓愈合,还会形成难以清理的异物残留。更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渗出性皮炎患者使用后,那些正在"流泪"的皮肤表面会因洗剂收敛作用形成硬痂,就像给沸腾的火锅强行加盖,反而可能加重皮下炎症反应。

成分过敏的隐蔽陷阱

约3%的使用者会对配方中的炉甘石或薄荷脑产生过敏反应,这种迟发型过敏常在使用2-3天后才显现。有个典型案例是孕妇在孕晚期连续使用后,腹部瘙痒皮疹反而扩散成地图状斑块。就像牛奶过敏者喝拿铁,看似安全的成分对特定人群可能就是触发剂。

特殊人群的使用密码

对儿童来说,这款洗剂确实比激素类药膏更安全,但要注意避开眼周和尿布区——尿液中尿素遇到氧化锌会产生氨,就像把漂白剂混入洗衣液。孕妇使用时建议做小面积测试,因为孕期皮肤敏感度会上升30%左右。哺乳期妈妈则要避开乳头区域,避免婴儿吸入粉末引发呛咳。

正确使用的黄金法则

使用前需要像摇晃鸡尾酒般充分摇匀,静置分层的液体就像沉淀的果汁,有效成分分布不均会影响效果。棉签蘸取时要注意剂量控制,覆盖患处即可,过度涂抹就像给手机贴三层膜,不会增强防护反而影响透气。当皮肤出现灼热感或瘙痒加剧时,要立即停用并用橄榄油辅助清理,这相当于给皮肤设置"紧急制动按钮"。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连续使用超过一周无效就要考虑升级治疗方案。就像发烧三天不退要就医一样,持续瘙痒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更深层信号。临床数据显示,约15%的顽固性皮肤瘙痒最终确诊与内分泌或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存放时要注意温度控制,超过25℃会导致悬浮液分层加速,就像冰淇淋融化再冷冻会产生冰渣。每次使用后要像拧紧矿泉水瓶盖般密封瓶口,防止水分蒸发后浓度改变。这些细节决定了这款经典外用药能否安全发挥"皮肤灭火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