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立秋必吃!山药这样吃养胃又控糖

时间:2025-08-13 15:38:21

立秋时节,自然界阳气渐收,正是中医强调“养收”的关键期。此时脾胃易受湿邪困扰,而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其性味甘平的特性恰好顺应季节需求。这种块根类食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现代研究更揭示其营养与药用价值的双重优势。

补脾养胃的天然能手

从中医经络理论看,山药归脾、肺、肾三经,其“不燥不腻”的特性使其成为调理脾胃的优选。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症状,山药所含的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能像“消化系统润滑剂”一样促进食物分解。特别是土炒山药,其补脾止泻效果更为突出,适合秋季腹泻频发的人群。现代营养学则发现,每100克山药约含3克膳食纤维,相当于芹菜茎的2倍,这种“肠道清道夫”能温和刺激小肠运动,缓解积食和便秘。

免疫防线的营养基石

山药中维生素C含量达5mg/100g,虽不及柑橘但胜在淀粉包裹的缓释吸收特性,如同“时间胶囊”般持续滋养免疫细胞。更独特的是其黏液蛋白成分,研究显示这种黏滑物质能在消化道形成保护膜,减少病原体侵袭机会。对于换季易感冒人群,将山药与富含铁的红枣搭配,可形成“免疫铁三角”——维生素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使补血效果提升3倍以上。

血糖管理的智慧选择

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山药升糖问题,其实存在认知误区。其淀粉属于抗性淀粉,升糖指数(GI)仅为51,相当于苹果的血糖负荷。活性多糖成分通过延缓胃排空速度,使餐后血糖波动曲线变得平缓,就像给血糖波动安装了“减震器”。但需注意,要达到辅助控糖效果,每日需持续摄入200克以上,且应替代部分主食而非额外加餐。临床观察显示,将山药替换1/3白米饭的糖尿病患者,三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5%。

食用的黄金组合与禁忌

蒸制能最大限度保留黏液蛋白,建议切成拇指段大小,水沸后蒸12分钟,此时淀粉糊化程度最利于消化。搭配枸杞可形成“肝肾同补”效应——山药促进枸杞多糖吸收,后者增强山药补肾效果。但舌苔厚腻的湿盛体质者应慎食,因山药滋腻可能加重湿浊,这类人群更适合用麸炒山药配伍白术食用。

秋燥渐起的清晨,一碗山药红枣羹(山药100g+去核红枣5颗+枸杞10g)能为全家提供持续4小时的饱腹感。这种看似平常的搭配,实则暗含“脾肾同调”的中医智慧,正如《本草求真》所言:“山药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在季节转换的微妙时刻,这种朴素的食材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守护着生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