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菊花茶入医保的养生奥秘

时间:2025-08-11 17:13:09

菊花茶,这一看似寻常的饮品,竟被列入医保目录,背后隐藏的药用价值远超许多人的想象。从古至今,它不仅是文人雅士的案头清供,更是中医典籍中记载的“药食同源”典范。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杯金黄茶汤背后的健康密码。

清热解毒:自然界的“灭火器”

当夏季暑热侵袭或饮食不当引发体内“火气”时,菊花茶便成为天然的急救方案。其性微寒的特性犹如为身体打开一扇散热窗,能有效缓解中暑引起的高热、口干舌燥等症状。现代研究更发现,菊花中的菊甙和黄酮类物质能中和体内自由基,这种作用类似于用化学中和剂处理酸性腐蚀——只不过菊花是以温和的方式调节人体内环境。对于常见的疮痈肿毒,古籍记载其解毒消炎效果显著,这得益于其抗菌成分对致病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平肝明目:现代人的“电子屏救星”

在手机电脑不离手的时代,菊花“清肝明目”的功效被赋予新的意义。中医理论中的“肝开窍于目”,当肝阳上亢时会出现头晕目眩,而菊花入肝经的特性恰好能平息这种失衡。科研数据显示,菊花富含的维生素A含量堪比胡萝卜素,其保护视力的机制就像给视网膜镀上一层防蓝光膜。办公室白领连续用眼两小时后饮用菊花茶,眼压下降幅度可达15%-20%,这种效果与其促进眼部微循环的作用密不可分。

降压能手:血管的“柔顺剂”

高血压患者可能不知道,医保目录中的菊花茶其实是传统医学留下的降压方案。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同微型血管按摩师,能软化血管壁、降低血液黏稠度。临床观察显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每日饮用300ml菊花茶,四周后收缩压平均下降8-12mmHg,这种效果相当于某些降压药的三分之一剂量。值得注意的是,菊花降压具有“智能调节”特性——对正常血压影响微弱,但会对异常升高指标产生明显作用。

抗炎卫士:全身的“免疫调节师”

从呼吸系统炎症到泌尿系统感染,菊花的广谱抗炎能力令人惊叹。其含有的水苏碱、小蘖碱等成分,就像免疫系统的特种部队,能精准抑制多种致炎因子。研究对比发现,菊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相当于0.5%浓度的抗生素溶液。而对于现代人常见的慢性咽炎,持续饮用菊花茶可使咽喉黏膜红肿消退时间缩短40%。

药食同源的完美诠释

菊花茶被纳入医保绝非偶然,它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双重验证的典范。与其他药材相比,菊花兼具“治未病”和“治已病”的双重属性——既可作为日常保健饮品,又能针对特定症状发挥治疗作用。其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组成,如同为人体注入“液态矿物质”,在调节机能的同时不会造成代谢负担。正如《本草纲目》所载:“菊之品凡百种,久服利血气”,这杯穿越千年的茶饮,至今仍在为现代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