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颗粒剂祛痰药:18亿市场的创新角逐

时间:2025-08-06 09:43:33

近年来,医药行业创新浪潮席卷全球,剂型改良成为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抓手。在祛痰药这一传统治疗领域,一场围绕新剂型的市场争夺战正悄然升温。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颗粒剂型经典祛痰药的市场规模已突破18亿元,近40家制药企业纷纷布局,犹如赛道上蓄势待发的选手,只待发令枪响便展开激烈角逐。

颗粒剂型为何成为市场新宠?

与传统片剂相比,颗粒剂具有溶解快、吸收好、便于调整剂量等显著优势。对于儿童、老年等吞咽困难人群,颗粒剂可直接冲服,大大提升用药依从性。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指出:"就像把大块方糖换成细砂糖,有效成分不变,但溶解速度和服用体验截然不同。"这种"化整为零"的创新思路,使得老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40家企业竞逐的底层逻辑

市场热度背后是清晰的商业计算:一方面,经典祛痰药临床使用超20年,安全性经过充分验证;另一方面,剂型改良属于"微创新",研发周期和成本远低于新药开发。有分析师用"旧瓶装新酒"比喻这一现象——药企只需投入约3000万元研发费用,就能撬动数亿元市场规模,投资回报率令人心动。目前入局者既包括传统制药巨头,也不乏专注剂型创新的Biotech公司。

颗粒剂技术门槛暗藏玄机

看似简单的剂型转换实则暗藏技术壁垒。药物颗粒需要平衡溶解性与稳定性,既要保证遇水迅速崩解,又要在储存期间保持成分稳定。某企业研发总监透露:"就像制作速溶咖啡,既要颗粒细腻易溶,又不能添加过多辅料影响药效。"目前头部企业已攻克微丸包衣、骨架型缓释等技术难点,使得药物在胃部快速起效的同时,还能延长作用时间。

市场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战局,行业即将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医疗器械经销商王经理观察到:"现在的情况很像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大家都在做触屏机,但最终胜出的必定是体验更优的产品。"预计未来三年,颗粒剂祛痰药市场将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率,但市场份额会向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部分企业已开始布局复合颗粒剂型,试图通过"祛痰+止咳"等组合拳建立差异化优势。

这场围绕剂型创新的竞赛,本质上是医药产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的缩影。当政策鼓励、临床需求与技术突破形成合力,即便是经典老药也能迸发新的商业价值。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过热竞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企业需在创新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剂型改良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患者获益这个根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