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幼儿夏季水果安全食用指南
时间:2025-07-25 16:09:32
夏季是水果缤纷的季节,西瓜的脆甜、葡萄的晶莹、桃子的绵软、哈密瓜的清香,无一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然而,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水果的食用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与安全。如何让这些天然美味既满足孩子的味蕾,又避免潜在风险?以下从四种夏季常见水果入手,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导。
西瓜:甜蜜背后的安全门道
西瓜含水量高达90%,是夏季补水解暑的优选,但不当食用可能引发腹痛或腹泻。建议餐后1小时或两餐之间让孩子食用,避免空腹刺激肠胃。切开的西瓜需冷藏保存,但超过12小时可能滋生细菌,建议用保鲜膜密封后24小时内食用完毕。给幼儿食用时,可挖出果肉切成小块,去除黑色瓜籽以防呛咳,每日总量不超过孩子拳头大小的量(约150克)。
葡萄:晶莹颗粒中的隐藏细节
葡萄皮富含花青素,但表面可能残留农残或微生物。建议流水冲洗后浸泡10分钟,再剥皮去籽喂给孩子,既能减少风险,又能保留果肉营养。需特别注意“乒乓葡萄”等大颗粒品种,建议对半切开避免噎食。食用后及时用纱布清洁口腔,防止糖分黏附乳牙引发龋齿。每日摄入量以10-15颗为宜,相当于半碗米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量可能影响正餐食欲。
桃子:绒毛下的温柔呵护
桃子表皮的绒毛易引发幼儿皮肤或咽喉过敏,务必削皮后食用,果核周围较硬的果肉也需剔除。成熟的桃子可切成月牙形薄片,方便抓握且不易打滑。若孩子脾胃较弱,可将桃肉蒸煮5分钟,软化纤维更易消化。需注意桃子的升糖指数较高(GI值约28-35),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每日不超过半个中等大小桃子。
哈密瓜:网状纹路里的健康密码
挑选哈密瓜时,淡黄色表皮与密集网状纹路是成熟度的标志,未成熟的瓜可能含苦味物质。清洗时需用软刷轻刷表皮,避免切开时刀具带入细菌。果肉靠近瓜瓤的部分甜度最高,但纤维素含量较低,建议将外层果肉与中心部分混合打成果泥,均衡膳食纤维摄入。哈密瓜富含的钾元素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但肾代谢功能较弱的孩子需控制摄入量,每次不超过100克(约两片手掌大小)。
四类水果的共性法则
1.清洁至上:所有水果需流水冲洗30秒以上,哈密瓜、西瓜等带皮水果需在切开前清洗表皮。
2.形态适配:葡萄去籽、桃子切片、瓜类切块,确保大小适合幼儿吞咽(参考绿豆粒尺寸)。
3.时间控制:水果作为加餐需与正餐间隔1小时,避免影响主食消化吸收。
4.观察反馈:初次尝试某种水果后,观察孩子24小时内是否有皮疹、腹泻等过敏反应。
夏季水果是大自然馈赠的健康礼物,但幼儿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家长的预处理如同为美味加上防护网。通过科学处理与合理搭配,既能让孩子享受“水果自由”,又能为他们的成长构筑一道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