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油性发质科学护理指南
时间:2025-06-17 17:53:36
油性发质的人群常常陷入两难困境:头皮刚洗完就泛起油光,发丝扁塌贴头皮,甚至伴随瘙痒和脱发。民间流传的“十油九秃”说法虽略显夸张,但确实反映了油脂分泌失衡与脱发之间的潜在关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专家指出,过度活跃的皮脂腺会堵塞毛囊,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可能加速毛囊萎缩。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从科学认知发质特性入手,建立精准护理体系。
油脂过剩的根源:不只是清洁问题
油性发质的核心矛盾在于头皮皮脂腺分泌亢进。高温环境、激素波动或不当护理都会刺激皮脂腺,形成“越洗越油”的反馈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头皮油腻与头屑常互为因果——马拉色菌以皮脂为食,其代谢产物会引发角质层异常脱落。这种微生物失衡状态若持续,可能发展为脂溢性皮炎,进一步加剧脱发风险。
控油洗发水的选择法则
清洁力与温和度的平衡是选择洗发水的关键。含吡啶硫酮锌(ZPT)、水杨酸等成分的产品能有效抑制马拉色菌繁殖,缓解头屑问题;而过度追求“深层清洁”的强碱性配方反而会破坏头皮微生态。建议交替使用两种控油型洗发水:一种含薄荷醇等清凉成分即时去油,另一种含烟酰胺调节皮脂腺活性。实验证明,定期更换洗发水品牌可降低头皮耐受性,维持控油效果。
洗护实操中的黄金标准
水温调控往往被忽视。40℃以上的热水会激活皮脂腺,建议采用32-38℃的温水预洗1分钟,使毛孔适度张开。洗发时需分区处理:发梢用氨基酸类清洁剂轻柔带过,头皮区域用指腹而非指甲打圈按摩3分钟。2021年《皮肤附属物紊乱》期刊研究证实,隔天清洗能最佳平衡清洁需求与屏障保护。对于健身人群等特殊情况,可局部使用干发喷雾吸附油脂,避免每日过度清洗。
被低估的护发行为经济学
电吹风高温档位会使毛鳞片翘起,加速油脂氧化。建议在吹发前喷涂热保护剂,保持出风口距头皮30cm以上。夜间护理同样重要——真丝枕套能减少睡梦中头发摩擦产生的静电吸附灰尘。每周1次粘土面膜深度护理可吸附毛孔残留油脂,但需避开含有矿油的护发素,这类成分易在发根形成封闭膜。
从头皮到发梢的系统管理
油性发质人群应建立“分区护理”意识:头皮侧重控油抑菌,发中至发尾需补充小分子透明质酸维持水分。饮食上增加维生素B族摄入可调节皮脂代谢,而高GI食物会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间接促进油脂分泌。当出现异常脱发(每日超100根)或红肿结痂时,需及时进行毛镜检测,排除雄激素性脱发等病理性因素。记住,健康的头皮环境是发丝强韧的基础,精准护理远比盲目去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