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拜耳医药创新双突破:前列腺癌新药获批与肺癌靶向疗法获突破性认定
时间:2025-06-05 14:24:59
在医药创新的浪潮中,拜耳公司再次成为焦点。其口服雄激素受体抑制剂Nubeqa(dar)近期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这一批准基于3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显示联合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影像学进展或死亡风险。这一里程碑不仅标志着拜耳在小分子联合疗法领域的突破,更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生存希望。
突破性疗法的双重捷报
与此同时,拜耳的另一款创新药物BAY 2927088同样引人注目。这款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够精准狙击突变的HER2蛋白,包括外显子20插入突变等难治靶点,同时对EGFR也有抑制作用。其临床数据令人振奋:在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试验中,总缓解率超过80%,相当于每5名患者中至少有4人肿瘤显著缩小或消失。凭借这一卓越表现,该疗法已先后获得美国FDA和中国国家药监局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目前正在全球多中心开展3期临床试验,直接挑战现行化疗联合免疫疗法的标准方案。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奇迹
BAY 2927088的诞生源于拜耳与美国Broad研究所的战略合作,体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力量。其独特之处在于"双靶点抑制"机制——既能阻断HER2突变驱动的肿瘤生长信号,又能抑制EGFR通路,相当于同时关闭癌细胞的两条生命线。这种设计尤其适用于携带HER2突变的NSCLC患者群体,这类患者以往治疗选择有限,预后较差。临床试验采用头对头对比设计,将直接验证其相较于含铂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优越性。
创新管线的持续拓展
拜耳的研发版图远不止于此。公司与NextRNA Therapeutics达成的5.5亿美元合作,将目光投向了更具前瞻性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领域。这类被称为"基因组暗物质"的分子,有望成为下一代"first-in-class"疗法的靶点。与此同时,其合作伙伴Sagimet Biosciences的口服脂肪酸合酶抑制剂denifanstat也在3期临床试验中全线达标,另一款同机制药物TVB-3567已进入痤疮治疗的1期临床阶段,展现出小分子药物在代谢性疾病领域的应用潜力。
患者获益的量化革命
在评价肿瘤药物疗效时,"总缓解率超80%“这一数据具有颠覆性意义。对比传统化疗30-40%的缓解率,相当于将治疗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这种提升如同将黑白电视升级为4K超高清——不仅是量的飞跃,更带来质的改变。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更高的缓解率意味着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拜耳这些突破性疗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精准靶向分子机制,大幅降低"脱靶效应”,使药物像智能导弹一样直击病灶。
随着这些创新疗法的陆续获批和临床应用,肿瘤治疗格局正在被重塑。从DNA到RNA,从单靶点到多靶点,拜耳的研发策略彰显了"精准医学"时代的全方位布局。未来,这些突破性进展或将重新定义癌症的治疗标准,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