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科学穴位按摩指南:缓解疲劳与压力的四大关键穴位
时间:2025-05-28 15:35:36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疲劳与压力如影随形。针对学生、上班族及老年人三类人群的常见健康需求,一套科学的穴位按摩方案能有效缓解不适。以下结合中医理论,精选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四大关键穴位,详解操作手法与适用场景。
太阳穴:缓解头部紧张的开关
位于眉梢与外眼角延长线交点的太阳穴,是缓解头痛、眼疲劳的首选。用双手拇指指腹轻按穴位,顺时针与逆时针各揉10-20次,力度以酸胀感为宜,如同“缓慢拧松螺丝”般渐进放松。上班族久盯屏幕后,可采用“抹法”:用拇指从太阳穴向发际线单向推抹,重复5次,帮助疏散胀痛感。老年人若伴头晕,可配合掌根轻揉,以温热感渗透为佳,每次持续3分钟。
风池穴:肩颈疲劳的减压阀
后发际线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是改善颈椎僵硬、鼻炎症状的要穴。取穴时,双手拇指自然置于枕骨下缘,滑动至凹陷处即为穴位。操作时以拇指垂直按压,配合颈部轻微转动,如同“齿轮咬合”般协调,每分钟20-30次。学生伏案学习后,可用“对捏法”:拇指与食指同时捏揉两侧风池穴,向深层持续施力2分钟,缓解脑供血不足。老年人按摩时可加入推拿手法,从风池穴沿颈侧推至肩部,促进气血循环。
百会穴:提神醒脑的“阳气枢纽”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的百会穴,被誉为“人体阳气之巅”。用中指指腹轻按穴位,每秒1次,连续100下,动作如“蜻蜓点水”般轻盈。考前学生可采用“呼吸点压法”:他人配合呼吸节奏,吸气时按压百会穴,呼气时松开,重复20次,增强专注力。老年人若觉头昏沉,可用掌心轻拍百会穴,同时舌尖抵上颚发出“嗒”声,有助于升发阳气。
合谷穴:万能急救的“虎口要塞”
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是缓解牙痛、晕厥的急救穴。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时,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旋转揉压至酸胀30次,如同“研磨香料”般均匀发力。上班族突发偏头痛时,可强力掐揉此穴2-3分钟,配合深呼吸。老年人日常保健建议早晚各按3循环,每循环30次,提升免疫力。
三类人群的定制化方案
学生群体可将百会穴与太阳穴组合按摩,每日两次,每次3分钟,缓解用脑过度;上班族适合风池穴与合谷穴联动,午休时按压1分钟,快速恢复状态;老年人推荐晨起按摩百会穴,睡前揉捏风池穴,形成“早晚养生节奏”。所有操作均需保持环境温暖,避免空腹或酒后进行。
这套融合按压、揉捏、轻拍手法的指南,以3-5分钟为单次疗程,兼顾效率与安全性。穴位如同身体自带的“调节按钮”,精准操作方能激活其潜能。坚持练习,可逐步改善亚健康状态,让传统医学智慧为现代生活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