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静脉血 VS 指尖血,谁更准?真相揭秘!

时间:2025-05-16 17:53:00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或者关注自身血糖状况的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静脉血糖和指尖血糖的数值常常不一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哪一种检测方式又更为准确呢?

静脉血糖是通过抽取静脉血,经过实验室的专业设备和方法进行检测得到的血糖数值。这种方式通常在医院或专业的检验机构进行,其检测过程相对较为复杂,但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操作流程。它所反映的是全身血液循环中葡萄糖的平均浓度,是一个相对稳定且准确的数值,常作为诊断糖尿病以及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

而指尖血糖则是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通过采集手指末梢的血液来进行检测。它的优点是方便快捷,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指尖血糖反映的是即时的血糖水平,更侧重于对当前身体状态下血糖的一个快速监测。

为什么两者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呢?一方面,采样部位的不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静脉血来自于身体较大的血管,其中的血液是经过充分混合和循环的;而指尖血是末梢血液,容易受到局部血液循环、组织液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刚刚进食后或者进行了剧烈运动后,指尖的血液循环加快,可能会导致指尖血糖的数值出现波动,而静脉血糖的变化相对没有那么明显。

另一方面,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差异也不可忽视。静脉血糖的检测通常是在实验室中,由专业人员使用大型生化分析仪进行,其检测原理基于化学反应,精度较高。而指尖血糖仪则采用电化学法等原理,虽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在准确性上可能还是会与实验室检测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血糖仪本身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校准,或者试纸保存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个体的生理状态也会对两者的数值产生影响。比如,一些人在情绪紧张、焦虑时,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会导致血糖升高,这种情况下指尖血糖可能会比静脉血糖高出一些。还有一些患有某些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的患者,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能使静脉血糖和指尖血糖的差异变大。

关于哪一个更准的问题,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看,静脉血糖在准确性上通常被认为是更高的标准。因为它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的血糖代谢情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指尖血糖就没有价值。指尖血糖在日常的自我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趋势,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定期到医院进行静脉血糖的检测,以获得准确的病情评估;同时,在家中坚持使用指尖血糖仪进行日常监测,记录血糖的变化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这样既能保证对血糖情况的准确把握,又能方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静脉血糖和指尖血糖各有其特点和优势,虽然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但只要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两种检测方式,就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