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一课解锁四圣心源精髓,任督通!

时间:2025-04-30 15:04:22

在医学的广袤天地里,西医与中医宛如两座风格迥异却又都蕴含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山峰。对于许多从西医领域转身投向中医怀抱的探索者而言,《四圣心源》就像是一部神秘且极具魅力的宝典,其中所阐述的“精华滋生”逻辑,更是理解中医整体架构与人体奥秘的关键所在,而任督二脉作为人体经络体系中的重要脉络,与之紧密相连,掌握这些仿佛就能握住一把开启中医深层次认知大门的钥匙。

《四圣心源》这部著作,诞生于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它承载着古人对人体以及天地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其“精华滋生”逻辑,简单来说,是一种从根源上去探寻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内在机理的思路。它不像西医往往着重于局部的、微观的病变分析,而是把人体放在一个更为宏观的整体视角下考量。

从基础理论来讲,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四圣心源》强调中土脾胃在整个人体气机升降中的核心作用,这就如同大地是万物生长的基础一样,脾胃健壮,则气血生化有源,精华得以滋生。脾胃属土,居中央,如同枢纽一般,使得肝木之气得以升发,肺金之气能够肃降,心火下行,肾水上升,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气机圆运动。例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很多人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从西医角度可能会去检查各种营养素指标、消化器官的具体病变等,而中医依据《四圣心源》的逻辑,往往会先考虑脾胃功能是否失调,是否是脾胃这个“中轴”运转不畅,导致精华无法正常滋生,进而影响到全身的气血供养和脏腑机能。

再深入到任督二脉,其在人体经络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督脉行于人体后背正中,总督一身之阳经,被称为“阳脉之海”,就好比是人体的“能源供应干线”,阳气通过督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处,维系着生命的活力与温热。而任脉走行于人体前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它如同储蓄能量的“水库”,负责调节阴液的平衡与滋养。

当《四圣心源》所讲的“精华滋生”逻辑与任督二脉相联系时,我们会发现,脾胃所化生的气血精华,需要借助经络系统来输布全身,任督二脉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比如,通过修炼一些传统的中医养生功法,如八段锦、小周天功法等,就是有意识地去疏通任督二脉,促进气血在任督二脉中的顺畅流转,使得精华物质更好地滋养脏腑、经络和四肢百骸。这对于西医转中医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不再是单纯地关注细胞、细菌等微观层面的东西,而是从整体的气血运行、经络疏通角度去思考如何让身体恢复健康、保持活力。

在临床应用方面,懂得《四圣心源》的“精华滋生”逻辑以及任督二脉的重要性,西医转过来的同行们可以更精准地把握一些疾病的治疗思路。像很多慢性疾病,西医可能只是针对症状进行控制,而中医则会从调整脾胃功能入手,让精华滋生恢复正常,同时配合疏通任督二脉等经络调理方法,从根本上去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对于想要从西医转入中医领域的人们,深入学习《四圣心源》的“精华滋生”逻辑,透彻理解任督二脉的作用与运行机制,就像是在复杂的中医迷宫中找到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沿着这条线慢慢摸索,就能逐渐领略到中医博大精深的魅力,真正实现从西医思维到中医思维的跨越,为更多人解除病痛,在医学的道路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