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医保药监回应集采药品质量问题!
时间:2025-02-10 17:27:21
在近期的采访中,医保部门和药监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详细解答了关于集采药品质量的问题。他们指出,长期以来,国家药监部门对药品质量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特别是对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的药品,更是实行“全覆盖”、“零容忍”的政策。每年,药监部门都会对所有国家集采的药品进行中选企业的检查以及中选品种的抽检。目前,这项措施已经覆盖了所有已使用的国家集采品种,涉及6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
有专家提出部分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质量风险,引发了社会关注。对此,相关部门迅速派员进行调研了解情况。药监部门强调,他们一直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每一批药品都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发现的任何问题,都会采取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暂停生产、召回不合格产品等。
医保部门也强调了对集采药品的质量把控。他们表示,医保基金的使用必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前提,因此,对于集采药品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医保部门会与药监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加强对集采药品的质量监管,确保患者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
为了进一步提升集采药品的质量,医保和药监部门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完善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医保和药监部门对于集采药品质量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坚决维护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他们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每一批次集采药品都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让患者放心使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