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西北植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月刊,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2015年数据,《西北植物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417.94,在生物学科97种期刊排名第9,复合影响因子为1.294,综合影响因子为0.813。

  《西北植物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科核心期刊。近几年,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科技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陕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美国《BA》、《CA》、《CSA》、英国《CABI》、俄罗斯《AJ》、日本《JST》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植物保健品和药品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

     

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对论文使用会产生何种影响?

时间:2024-06-18 09:43:05

不少作者在投稿时,其目标期刊尚未被列入预警名单,然而,当他们的SCI论文成功发表后,却惊讶地发现所发表的期刊已被相关机构纳入了预警名单。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作者自然会关心: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成为预警期刊后,会对论文的使用产生何种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是存在的。因为无论论文是在预警名单公布前还是公布后发表,只要文章登载在该期刊上,它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影响的程度,则需根据各单位的认定来决定。


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对论文使用会有何影响?


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对论文使用会产生何种影响?


某些单位将预警期刊视为“黑名单”。但值得注意的是,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并不会受到各大科研机构的惩罚。例如,中科院等机构在发布预警名单时明确指出:“期刊预警并非是对论文的评价,更不是对预警期刊上发表的每项成果的否定。”如果作者的论文已经成功投稿并被检索,且单位认可这一成果,那么通常无需撤稿。


在众多的SCI期刊中做出选择时,作者必须谨慎行事。建议作者提前了解最新的SCI期刊预警名单,这些信息可以从单位、高校、预警SCI期刊官网以及SCI黑名单中获取。这样做可以避免选择那些被列入预警名单的SCI期刊。即使论文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其是否被单位认可还需根据单位的具体要求来决定。为了确保论文的效用,应尽量避免选择预警名单上的SCI期刊。


任何一本被列入预警名单的SCI期刊,都有其背后的原因。这些期刊在前期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特征,例如:一期中文章数量过多、版面费与期刊实际价值不符、稿件数量偏少、自引率过高(即该期刊刊登的论文过多引用该期刊的其他论文)、撤稿率偏高以及刊登的论文质量偏低等。


如果期刊展现出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作者在投稿时就需要格外小心。这样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的风险较大,甚至有可能被从SCI名单中剔除。如果作者明知期刊有可能成为预警期刊却仍然选择投稿,就像许多作者明知所投稿的期刊质量不高却仍然选择投稿一样,这可能会引起相关专业人士或单位的质疑,从而怀疑作者的投稿动机。


以上便是关于“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对论文使用会产生何种影响?”的全面解答,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能有所收获。如果希望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欢迎咨询云平文化在线编辑!